因为中了jellyfin
的毒,而且我的影视仓也将近满仓了,就想着搭建第一台我自己的个人nas
,但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需求后发现,我只是需要一台可以满足存储和24*7的一个家庭影音服务器而已,所以就将目光看向了家里剩下的各种历史遗留电子垃圾。
配置
在参考了B站一些up主的视频,最终抄了司波图大大的作业,有根据家里有的电子垃圾组装了一下最终配置如下
组装过程顺风顺水正常装机,因为只是需要一个24*7的影音服务器,所以对于直通或者是虚拟化等等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所以最终选择了
这一款开源的免费nas管理系统,黑裙呜呜呜,下次一定!
系统
安装系统过程中因为我买了9pin转usb
的一个小配件,所以可以将一个8GU盘插主板上藏在机箱内,然后用来另一个U盘写入omv
的iso
来进行安装,这里记录一下遇到的坑。
因为omv
是基于Debian
的nas系统,所以一开始我选了最新版本的omv
的iso
来安装就猜坑了,因为在安装之后要给系统配置各种源来进行之后的操作,而有些镜像源的更新一般是更新不了这么快的,后来改为5.0.1的版本就安装成功了
新建一个用户,将硬盘挂载上后开启smb
就可以开始部署jellyfin了
3.24更新
7*24后顺利把系统整崩溃了,也借着这次机会放弃了OMV5,虽然这个版本是可以使用的,而且我也解决了OMV5上使用docker的问题,但是很多OMV4的插件和镜像什么的并没有移植到OMV5上,所以这次重新安装选择的是openmediavault_4.1.22
算是比较完善的版本,X5版本就等以后等他完善起来了再看了
系统优化
因为我的系统是装在U盘内的,而U盘的寿命是受擦写次数限制的,一旦擦写次数达到了限值,U盘随时可能会损坏,这里我找到了一个插件FlashMemory(OpenMediaVault-FlashMemory)
,他把本来需要在U盘上执行的擦写操作转移到了内存上,降低了U盘的擦写次数,自然就提高了U盘的使用寿命。在插件列表中找到OpenMediaVault-FlashMemory
插件,勾选,然后点击上方的“安装”按钮,等待安装,完成后,关闭弹窗并刷新页面,
刷新完毕后,左侧菜单“存储器”下多了一项FlashMemory
,并不需要任何设置就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读写优化,点击FlashMemory
菜单,可以看到下方有一段可选的操作指南,其中介绍了进一步优化读写操作的设置,但进一步优化的操作需要在终端命令行下执行
jellyfin(已废弃,转docker安装)
原本是打算跟着教程在omv
里安装docker
来运行jellyfin
,但是不知道是源的问题还是网络问题,在安装过程里就放弃了这个方案,后来想到这其实本来就是个linux
系统,所以就干脆将jellyfin
运行在系统里
首先安装apt的https传输
sudo apt install apt-transport-https
导入Jellyfin GPG签名密钥:
wget -O - https://repo.jellyfin.org/debian/jellyfin_team.gpg.key | sudo apt-key add -
添加Jellyfin存储库:
sudo touch /etc/apt/sources.list.d/jellyfin.list
echo "deb [arch=amd64] https://repo.jellyfin.org/debian $( lsb_release -c -s ) main"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jellyfin.list
最后,使用命令更新Jellyfin存储库并安装Jellyfin: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jellyfin
很幸运这里一套下来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接下来就启动jellyfin
的服务
运行以下命令以在每次重新启动时启用并启动jellyfin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jellyfin
sudo systemctl start jellyfin
要检查服务是否已启动,请运行:
sudo systemctl status jellyfin
docker安装jellyfin
OMV-EXTRAS
首先omv
是支持docker技术的,所以首先要装上拓展omv-extras
。
首先确认omv
的ssh
服务开启,然后用shell工具连接上IP地址进入系统,然后执行脚本安装
OMV-Extras 安装脚本:wget -O - https://github.com/OpenMediaVault-Plugin-Developers/packages/raw/master/install | bash
因为github的raw网址被墙,经常用不了,B站有大大放了个到码云上
wget -O - https://gitee.com/Z_ero/packages/raw/master/install | sudo bash
一段时间脚本完成后可以看到web
界面里系统分类里多了一个选项
这里因为我已经升级了OMV版本到5.3.8,所以对应的Extras界面会有所不同。
安装docker
点开OMV-Extras
,在设置里将拓展源打开,保存应用,然后切换到docker
选项卡执行安装。
这里踩了一个坑,因为在一开始我完全按照教程来安装时这里报了个错,显示是无法更新reposts list
,这里一度把我劝退了,这才有了上面的直接在系统安装jellyfin,但还是不甘心,后来又看日志,最后发现似乎是系统在安装前进行获取源的时候有一个源404了,然后逐行排插log
,找到了出错的源地址,打开一看果然已经资源不存在了,于是就在source_list
里面把这行注释掉,重新执行安装,这次终于不报错了,老老实实的开始了安装,但因为注释掉了那条源,似乎是主程序的镜像,比较大,所以速度一度陷入困境,一晚过去终于好了。
Portainer
安装好了docker的服务就需要有东西可以管理和操作docker镜像和容器,而Portainer
就是这样一款webUI
的docker管理工具,直接在OMV里面就可以进行安装,也是等待一段时间等他自动完成就好。完成后通过9000
端口可以进入管理界面,
安装jellyfin
因为库里是有jellyfin的镜像的,所以直接pull下来就好,然后再containers
里选中jellyfin的镜像,然后拉到最底下配置详细运行信息
画圈的四个里Volumes
配置jellyfin的容器里的文件映射,这里可以看相应教程来了解就不详细赘述了。Network
里将bridge
改为host
模式,这里主要是起到将容器内的端口都完全映射到宿主机上,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Restart policy
则是设置自动重启容器,直接选择always
,接下来就是又一个猜坑的地方了,因为我用的G3240T
是可以配合jellyfin进行硬件解码的,那当然不能浪费了这一功能,当我开开心心去按照教程开启硬件解码就踩坑了,这里主要的思路就是跟映射文件夹一样把系统中用于硬件解码的renderD128
映射进容器给jellyfin调用。但是教程里写的位置已经在网页里找不到了,别的使用命令行进容器来进行操作的方法又让我不甘心,毕竟这么方便的UI页面放在这却有缺陷不应该呀,最后我在Runtime
选项卡里发现一个device
选项
看着很像映射的样子呢,打开jellyfin试一试
成功!
媒体库
jellyfin安装完成后就是简单地初始化和一些削刮器的设置,但这里因为各种削刮器对于我仓库里的命名不统一的资源就有点难搞,我就选择手动削刮,这里推荐一款神器tinymediamanage
最后整理之后的效果如上图,成功削刮出了海报大图等等,直接在本地生成了nfo
文件,在kodi
上就可以直接加载,抛弃羸弱的削刮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最终jellyfin也能成功识别所有nfo
文件,海报墙真香!
本文作者:Losir 本文链接:家庭网改计划④-omv&jellyfin&四百元神机 - https://ionssource.cn/archives/59/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声明,本文即为原创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 Losir 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黑群不香?
黑裙的确香,谁不喜欢黑裙呢,可是一是装黑裙得看CPU和板子,二是的确有可以装在这套板U上的黑裙,但不能调用硬解,这就和我的需求不贴切了,反而OMV跑得起docker调得起硬解,所以对比之下OMV反而是更适合我的选择。理性黑裙哦@(滑稽)
#(傻笑)功率和体积是多大呢
垃圾佬装机就不奢求体积了哈哈哈哈哈,梦想是装itx的,现实就是捡的旧电脑的atx机箱,现在用下来每月将近三十块电费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了。